学生工作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奋斗驱萧索,不负少年时——yh1122银河国际第十三届学生组织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6/28    点击: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现在,我受我学院生组织委托,向组织作工作报告,请各位老师、同学审议。

我学院生组织在校党委、校团委、院党委和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顶层设计,科学布局,深度思考,踏实工作,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努力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积极促进青年团员全面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现将一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筑牢信仰之基,凝聚青春奋进力量

我学院生组织通过开展专题宣讲会、组建专题读书班、组织红色观影主题团日、参观红色基地、举办专题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措并举、综合发力,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在筑牢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下功夫、作文章,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原理,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以提升“三力一度”为引擎,激发共青团工作新动能,向着从“一个都不能少”到“每一个都好”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为学院高水平发展、学校冲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一)举旗帜,强化思想引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学院生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扎实推动学习教育持续深化,各基层团支部迅速行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青年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1.构建宣传矩阵,线上线下齐分享

院团委我学院生组织线上以“济大数韵”公众号、“济南大学数院学生会”公众号及yh1122银河国际网站为宣传矩阵,通过发掘发生在身边的党史学习故事,收集党史学习特色做法,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政讲师团党史教育宣讲活动”、“致青春,永远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云团课以及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党史融媒体作品。线下通过集体观影、读书分享、辩论赛、主题宣讲等活动,调动起组织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以青年人的热情和智慧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同学们能够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为学校发展添砖献瓦。

2.精细化台账管理,主题活动走深做实

我学院生组织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多个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完成组建专题读书班,阅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书籍,举行相关学习研讨会;完成参观红色基地等实践活动;完成专题宣讲会,学习分享会;完成召开学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新生团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各团支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

3.思想筑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我学院生组织紧密围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身,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核心业务,在基层团支部部署实施“青年大学习”,突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着力提升学习的制度化和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引导广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增实效,推进队伍建设

1.抓住“重点少数”,“青马工程”育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党培养教育好团员青年一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我学院生组织在院团委的领导下,积极参与院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提高学生骨干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加强学生骨干对其他同学的思想引领和辐射作用。院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为我学院生组织的工作培养出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优、综合能力强的大批优秀学生骨干。

2.提升队伍素质,凝聚合力促成长

通过开展“讲青年故事,为青春喝彩”团干部培训系列活动,依托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学生权益等多方面学习分享身边优秀学生的故事,激发学生干部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能力,助力团干部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增强爱校荣校意识;让团员青年拥有成长型思维,成长性心态,横向拓展知识面,纵向重视深度学习,逐渐成长为T型人才,为从优秀走向卓越不懈努力。提升学生干部服务力,争取让学生变“传声筒”为“双向沟通”,让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真的“火起来”,“活起来”,成为真正有温度的链接。培养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时: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及时沟通,做好阶段性反馈,做一个靠谱的人,培养一支靠谱的团队。

3.转方式,突出改革创新

我学院生组织严格落实《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及《高校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完成了学生会改革任务。坚持准确高效原则,规范组织建设机制,把好学生会工作人员的政治关、学业关、作风关、能力关和群众关。将理想信念坚定、品行作风端正、学习成绩优秀、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作为遴选标准,打造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不断完善学生会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机制,以培带训,以培带练。定期召开述职评议会,强化学生组织服务大局意识,优化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二、激发科创热情,绽放青春创新之光

我学院生组织在院团委领导下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服务青年学生”为工作主线,为促进每个学生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依托品牌赛事与专业特色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推动学生由“知识本位”到“知行统一”的转变。

(一)工作机制健全,“四位一体”良性循环

长期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科创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科创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我学院生组织配合制定《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科创赛事,在团队组建、课题选择、指导等方面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研学的模式,通过“以赛带练”、“以赛促研”的育人模式,打造了“学院科创领导小组+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组织科技创新部+班级科创委员”四位一体科创工作良性运转机制。成立了学院科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院科创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和部署安排;组建了教师指导团队,根据不同赛事,选拔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进入到指导教师团队中,提升赛事指导的专业性,保证参赛作品质量。组建了学生科技创新部,负责科创赛事的宣传、组织以及校院两级科创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工作;明确了班级科创委员的职责和范围,保证了科创赛事的通知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位同学。“四位一体”科创工作机制的日趋完善,为学院科创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激发学生参与科创竞赛的潜能和源动力,学院团委精心组织、营造科创氛围,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座、倡议书、海报、推文等途径进行科创赛事宣传,2023年度年累计举办讲座18次,参与学生总人数达3000多人次,营造了科创培训、经验分享、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赛事体系,科创赛事全面开花

长期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科创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科创工作进行部署安排,通过出台《学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针对不同层次、类别的科创赛事,在团队组建、课题选择、指导等方面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研学的模式,通过“以赛带练”、“以赛促研”的育人模式,打造了“学院科创领导小组+教师指导团队+学生组织科技创新部+班级科创委员”四位一体科创工作良性运转机制。成立了学院科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孙元功任组长,副书记张沂红为副组长,全体辅导员及系主任为组员的科创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对学院科创工作进行全面的制度设计和部署安排。组建了教师指导团队,根据不同赛事,选拔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进入到指导教师团队中,提升赛事指导的专业性,保证参赛作品质量。组建了学生科创科技创新部,负责科创赛事的宣传、组织以及校院两级科创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工作。明确了班级科创委员的职责和范围,保证了科创赛事的通知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位同学。“四位一体”科创工作机制的日趋完善,为学院科创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院成功举办第十届数学建模校赛,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摸索,建模校赛已经成为我校的品牌赛事,为学生提供了赛事平台,一系列培训政策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2022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院共荣获国家二等奖1人次、省一等奖12人次、省二等奖25人次、省三等奖8人次。此外,“电工杯”数学建模竞赛中也有所斩获,荣获国家二等奖4人次,国家三等奖17人次。

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我院有获得国家一等奖1人次,国家二等奖2人次,国家三等奖2人次,省二等奖9人次,省三等奖6人次。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我院2人荣获得铜奖,省一等奖3人次。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个人赛)中,3名学生获团体国家二等奖,2名同学获得个人国家三等奖。在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1名学生获国家一等奖,2名学生获国家二等奖。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5名同学获国际二等奖。

三、坚守志愿初心,激荡青春未来梦想

2023年度,我学院生组织在学院团委领导下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注重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聚焦“五大坚守”,共促“五育并举”,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化、合作化和常态化”,实现志愿服务“三个融合”,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守初心、出成果、见实效、圆梦想。

(一)聚焦“五大坚守”,共促“五育并举”

“希望小屋”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共同发起的儿童关爱项目。自项目开展以来,学院高度重视并成立“曙光”——希望小屋服务队,服务队以“五大坚守”为重要准则,在帮助促进贫困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勇担时代责任。

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致力于将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与希望小屋帮扶结对有效结合,既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作风,展现青年人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理想追求。同时,又可以帮助受助儿童实现从小屋换新到精神换新,“扶志”又“扶智”。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和“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工作部署,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让大学生志愿者助力希望小屋建设和服务,为每个受助儿童制定一对一帮扶“任务清单”:(1)“一对一”课业辅导提升智育水平;(2)“多对一”讲授促进综合素养提升;(3)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准;(4)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实现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有机融合;(5)引导受助儿童做志愿,将受助变为助人,提升精神内涵。

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坚守志愿服务初心、坚守志愿服务任务、坚守志愿服务使命、坚守志愿服务精神、坚守志愿服务行动。通过社会实践更高效地将实践育人工作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助学”到“全面发展”、从“普惠”走向“精准”,助力家庭困难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以希望小屋建成为基础条件,结合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行动及大学生专业优势,全面对接希望小屋的后续帮扶工作。通过深刻剖析受助儿童的自身困境和迫切需求,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建立社会捐助、儿童自助、志愿帮助三位一体的全面帮扶体系,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受助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二)志愿服务有“三化”,服务泉城你我他

1.垃圾分类我先行,志愿服务项目化。在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学院专门组建了“青社学堂”实践团队。三年来,“青社学堂”参与者实现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向,通过丰富的各类教具开展探究式、互动式、游戏化的课堂,打造独具特色的“青社”品牌。志愿服务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幼儿、青少年、大学生以及老年人。“青社学堂”已经在济南市“进社区、进学校”深入开展教学11场,共有近500人参与。这不仅积极响应了政府“五进”宣讲活动,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进行系统性、针对性、高效性的垃圾分类教育。同时,将实践育人与科创育人环节打通,将社会实践项目适时地转化为科创赛事项目。今年,此社会实践项目已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济南大学第五届节能减排大赛校一等奖。通过形成志愿活动最大合力,实现更高效的宣教,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水平、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助力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有效地进行,共同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2.团队合作准落地,志愿服务合作化。(1)与“无痕中国”团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开展黑虎泉环境讲堂与“鸟达人”赏鸟课堂,以多样的形式,引发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与保护。其中,服务队在黑虎泉参与无痕中国活动五年以来,主讲无痕环境公益课堂达10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000小时,通过体验式、游戏化、在地化的形式,服务和帮助中小学、市民、游客13000余人次,是黑虎泉无痕公益环境课堂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2)与山东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合作。我们为3-6岁儿童带去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课堂,为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培养新生力量。(3)密切联系高校及社区。面向各年龄段人群广泛开展“青社学堂”,我们将爱护自然、绿色环保的理念传播,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与校内兄弟学院共同开展了衣物捐赠,消防安全活动月、图书交换等系列活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希望小屋服务团队被评为社会实践省级优秀服务团队,青社学堂服务团队被评为社会实践校级优秀团队,2人被评为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6人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学生。

3.做星空点灯人,志愿服务常态化。自2016年与“无痕中国”团队合作五年来,每周六的黑虎泉都会出现一道绿色风景线—志愿者们在为小朋友们讲授泉城历史佳话,志愿者以创新性的“都市微旅行+环境解说+无痕行动”的方式,免费向市民朋友开展自然人文知识讲解、环境解说,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合到课堂内,付诸于行动中,将宣传环保作为志愿服务的目的,把环保理念传授给更多人。“康复中心”志愿服务也在每周一次的常态化开展中,志愿服务人数累计达1000余人,累计服务15000小时。在学院团委带领下,我院志愿者用特色化的志愿服务,以小爱唤起大爱,以个人唤起社会,默默关注、关爱、关心这群特殊的孩子,为他们的康复训练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宣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人的行列中。

(三)实现“三个融合”,提升志愿服务特色

学院志愿服务活动注重挖掘特色亮点,彰显活动价值理念,通过与“党建活动”、“班团教育”、“社会热点”相融合的方式,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全面提升志愿服务特色化水平。

1.志愿服务与党建活动融合。依托社会实践,丰富活动内涵,实现“党建+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组建寻访红色足迹、“红色基因”国情观察等多支实践队,鼓励大学生返家乡,通过寻访红色足迹、学习调研疫情防控成果等多种实践形式,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的国情。通过考察、调研了解现实发展状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并将实践成果通过讲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今形势,并加入到自愿服务大队中来。“党建活动+志愿服务”模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全程展现。

2.志愿服务与班团活动融合。围绕社会实践,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班团活动的有机融合。学院开展志愿培训,提高志愿活动质量以及志愿者整体素质,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先后有20多个班级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了外出参观考察和社会调研活动。

3.志愿服务与社会热点融合。结合社会实践,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行列中,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同步进行。在寒暑假期间,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密切关注疫情形势的变化,并积极投身到抗疫服务中去。无论是在烈日炎炎下身着防护服,还是在幕后反反复复核对信息名单,每个志愿者都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完成自己的使命担当。

四、浸润校园文化,闪耀青春艺术光芒

校园文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青年对精神文化有着更高的需求。我学院生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满足青年学生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青年学生兴趣爱好和各项特长的全面发展,用文化教育唤醒、激发、引导、迸发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施展才华,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成为栋梁。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文化活动齐参与

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品化和创新性,为广大学生健康成才提供充足的舞台和有力的载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十佳歌手大赛、普通话大赛、新生合唱节、体育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二)学生为本,丰富形式,满足需求促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从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专题教育“六个一”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我院举办了新生杯篮球赛、ppt设计大赛、“建党百年歌伟业,数院学子展风姿”舍歌大赛、女生月活动、“我与宪法”情景剧、新生才艺展、冬锻二项、安全教育专题宣讲、21级新生团辅、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红”动中国主题观影、蒲公英主题观影、蒲公英考验经验分享交流会等院级文化活动,学生参与率高,反响较好。通过这些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导向和娱乐功能,不断满足青年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专业特色,品牌传承,感受数学大魅力

在学院团委领导下,我学院生组织着重打造具有学院特色、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将数学院传统特色活动广泛宣传到全校师生中去,让学生们真正了解数学、热爱数学,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提供服务。其中,数学文化艺术节,全面整合了数学建模校赛、数学竞赛、挑战杯等赛事,以节促赛,丰富了文化节氛围,突出文化艺术节引领学风的作用。“圆周率日”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国际数学节——“圆周率日”的由来和习俗,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了同学们探索数学的兴趣。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名额设限,80名参加人员分别来自yh1122银河国际、化学化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大家一起探索圆周率,探讨数学之美。

五、坚持守土有责,奋斗青春使命在肩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当前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鼠标和键盘成长的一代,面对“网络原住民”,面对“互联网+”时代,学院团委坚持“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紧抓思政教育,净化校园环境

我学院生组织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深化社会实践工作,坚守校园新媒体“服务师生校友、传播校园文化、体现大学责任、树立网络形象”的职能定位,集结校园新媒体联盟力量,紧扣党和国家重大宣传主题、紧抓学院重点工作,同时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统筹管理和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处置与引导。积极参与主旋律、正能量传播,积极引导学生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锻造优秀品格,建功当今时代。学院严格落实学校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科学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机制、校园舆情应对预案和紧急响应机制,加强网络宣传类专项培训,提升学院整体宣传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同学们学习“青年大学习”,开展大范围的“四史”学习活动,推动学院活动“一院一品”建设,彰显引领导向价值。

按照“高度警惕、守土尽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协调联动,依法依规、务求实效”的要求,坚决抓实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抓好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真正净化校园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切实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弘扬校训精神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切实抓好课堂、论坛、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阵地建设管理,提高网络舆情预警管控能力,严防死守,确保不留死角、不出问题。较好的发挥理论武装、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

(二)抓住关键节点,加强内外宣传

立足建党百年,抓住关键节点。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政治思想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高校党委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机制,积极对学校舆情做出相应的预案。现如今,00后青年作为新时代主力军,他们拥有着独特的创新能力、个性鲜明,敢于面对挫折,不断奋起。不仅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大学生活,也渴望有崇高的政治思想以及突出的能力。为此,学院团委全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推动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创新发展,通过构建学生干部、团支部、学生会、班级、年级全面覆盖的“五位一体”学习体系,让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学校党代会精神,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时事,明确工作重点。此行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持续兴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心中扎根筑牢,提高青年理论水平。

(三)凝聚同向力量,坚守教育阵地

充分发挥新媒体全员育人格局。在做好相关活动宣传和总结的同时,充分借助官方微信与微博等多平台及校内各院各组织二级微信公众平台贯通优势,最大程度挖掘校内媒体矩阵聚合效应,实现多路径复合传播,推动网络育人全方位、最大化、可持续发展。打造多圈层融合、纵横交叉的“学校+学院+班级”新媒体矩阵平台,共建共享,交相辉映。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凝聚力量,达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目的。同时也要克服来自认识不足,管理体制矛盾,题材有限性削弱,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冲击所带来的困惑。要统一思想,加强建设投入,以"联系","实在","信服","创新","引导"的思路来继续做好学院新闻宣传工作。

时代召唤责任,使命需要担当,我学院生组织将全面深刻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获取知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真正成为青年的指引力量,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青年的塑造之风。时代创造环境,时代呼吁新风,现阶段的中国青年们沐浴着时代给予的美好生活和发展境遇,必然需要以同样的方式,以坚定理想信念,回应时代之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唯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新时代带来新要求,新青年应负新使命。我学院生组织定当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职责,发扬奋斗精神,培育创新意识。让青春的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让青春的涌动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而起接续而上,让青春的创造在复兴的征程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为学院高水平发展、学校冲一流大学建设贡献能量。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宣党史旋律,发青年之声——yh1122银河国际“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实践队

下一条:实践有我,健康相伴——yh1122银河国际各实践队积极观看社会实践安全教育直播专题讲座

Baidu
sogou